今年以來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多次表示將修改歐盟貿易防御體系;
普惠制收縮加劇企業時艱
新的歐盟普惠制安排取消了對人均收入超過4000美元國家的進口關稅優惠(零關稅或減征關稅)。歐方稱,由于俄羅斯、巴西、沙特阿拉伯等過去受惠于普惠制的不少國家當前已能夠與歐盟在世界市場上同等競爭,因此,新安排進一步減少了享受普惠制國家的數量。
對此,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表示,在債務危機影響下,歐盟國家財政吃緊,因此收緊對他國的優惠,減少支出和貿易福利等。不光是縮小普惠制范圍,從2011年開始,歐盟對包括太陽能光伏在內的新能源補貼也大幅下降,使得我國光伏業遭受重創。
警惕貿易救濟手段被濫用
從去年歐盟發起對中國的第一起反補貼調查即銅版紙反補貼調查開始,歐盟對華貿易政策就已經開始“變臉”,轉向強硬態度并開始更多關注補貼。近期債務危機再次惡化的擔憂加劇,因此不排除其保護意愿會更加強烈。
“要警惕歐盟在當前經濟形勢不好的背景下,變相保護其國內產業甚至可能濫用貿易救濟手段!鄙虅詹垦芯吭貉芯繂T白明表示,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各國會傾向于自由貿易以換取出口市場,但是當經濟形勢不好再加上有限市場爭奪激烈,就會引發貿易保護。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歐洲的貿易保護未來可能愈演愈烈,而作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稍微有所保護就可能對中國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要格外警惕。
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牧山浩石表示,歐盟貿易政策方面最大的冒險,我認為歐盟想傳達的信息是中國必須在改革其補貼政策方面配合歐盟,否則中國的出口將面臨麻煩。中國正在受到類似于日本在80年代那樣的貿易待遇。歐盟很可能會選一個高科技行業率先發起調查,但這會使歐盟內產業和消費者受到損失。如果歐盟執意發起挑戰,那將迎來全面貿易戰的倒計時,這會產生嚴重的全球性后果。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也表示,中歐經貿相互依存,歐洲不應該采取會升高緊張氣氛的主動行動挑釁。
無論是中國還是歐洲,都要適應新的全球化格局,努力在競爭中獲取合作的機會,找到共贏點是最重要的。